應用介紹
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 便捷手機導覽系統(tǒng)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坐落于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的東華大學(原中國紡織大學)延安路校區(qū),是目前國內*的全面綜合反映中國紡織服飾歷史、文化和科技知識的博物館。博物館以中國紡織服飾發(fā)展史和紡織服飾科普教育為主線,兼顧其他藝術門類的展陳與研究。綜合紡織服飾科學普及、藝術傳播、學術交流、學科教育、科學研究、社會服務的功能為一體。近年來,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一直在宣揚和踐行博物館作為現(xiàn)代時尚生態(tài)體系中的看門人功能。其作為時尚產業(yè)鏈和時尚價值鏈中不可替代的環(huán)節(jié),不是單純的收藏、分析、展覽,也不僅僅是簡單地展示和宣揚文明,更加重要的是力求體現(xiàn)上海、中國乃至世界對于時尚的哲學思維,樹立時尚的藝術與設計準則、技術和商業(yè)典范,建構社會和群體的審美范本。本館的建筑面積有6700多平方米,包括科普館、古代館、近代館和少數(shù)民族館等4個常設展館,另有1個環(huán)型屏幕視頻展廳和3個流通展廳。在常設館中,紡織科普館位于博物館一樓,以動靜結合的展示形式,輔以高科技展示手段和互動展項,展示紡織服飾領域的產業(yè)鏈及其特色環(huán)節(jié),突出紡織服飾領域中的*科技成果。古代紡織服飾館位于博物館二樓,陳列了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紡織服飾的圖片和實物(仿制品),展示了古代紡織品藝術及紡織技術的發(fā)展過程。近代服飾館位于博物館三樓,主要展示了近代中國紡織服飾的實物以及相關圖像資料,展品以中國傳統(tǒng)服裝為主,亦包括相關飾品,內容分為女裝、男裝和童裝三部分,反映了近代紡織服飾由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演變過程。少數(shù)民族館位于博物館三樓,主要通過實物場景、圖片以及多媒體展示等方式,展現(xiàn)了少數(shù)民族的紡織工藝和服飾風貌。自建館以來,本館充分利用流動展廳舉辦了多個專題展,其中既有紡織服飾主題展,也有相關藝術門類的作品展,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,在行業(yè)中獲得良好聲譽。典型如2013年主辦的“Fashion x Art——張肇達時尚與藝術大展”、“針尖上的書畫:中國書畫繡”展,2014年的“上海摩登:海派服飾時尚展”、“上海歷史圖像記憶”展,以及2014年的“水彩再現(xiàn):亞洲水彩畫邀請展”等。本館一直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社教工作。獨立承辦或者聯(lián)合承辦有多個學術論壇和講座工作。典型如策劃組織“中國歷史刺繡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”、“2014中英學術對話——設計?時尚與文化”等活動。在2015年4月16日起,本館將舉辦“中國夢:花好月圓——當代中國風格時尚設計大展”及相關學術研討會,向社會奉獻當代中國設計師的中國風格典型作品,展陳月圓花好時尚中國夢。
以上描述中存在違反廣告法的內容,自動用*代替